首页 > 蚕病防治 > 真菌病 > 白僵病 >

白僵病的基本信息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和图片均来自用户分享和网络收集,文章和图片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仅供学习与参考,请勿用于商业用途,如果损害了您的权利,请联系网站客服处理。

 白僵菌是一种子囊菌类的虫生真菌,主要种类包括球孢白僵菌和布氏白僵菌等,常通过无性繁殖生成--分生孢子,菌丝有横隔有分枝。白僵菌的分布范围很广,从海拔几米至2000多米的高山均发现过白僵菌的存在,白僵菌可以侵入6个目15科200多种昆虫、螨类的虫体内大量繁殖,同时产生白僵素(非核糖体多肽类毒素)、卵孢霉素(苯醌类毒素)和草酸钙结晶,这些物质可引起昆虫中毒,打乱新陈代谢以致死亡。

蚕体感染白僵菌的初期,外观上和正常蚕看不出差别,但随着病情的发展,有些病蚕的皮肤上会出现油渍状或暗褐色的病斑,形状不规则,大小不一,无固定部位。病斑出现不久后,蚕的食欲急剧下降乃至停食,部分病蚕有吐液和下痢症状。病蚕死后,先是头胸部向前伸出,身体柔软有弹性,有的显淡红色或桃红色,以后身体变硬,1~2天后,白色气生菌丝先从口器、气门、环节等薄弱处长出,然后其他部位长出覆盖全身,几天
后,从菌丝上长出分生孢子,这时病蚕具有传染性。
 
如果是眠前发病,病蚕多呈半蜕皮蚕和不蜕皮蚕,尸体潮湿变污易腐烂;簇中和茧中的病死蚕,干瘪的尸体上往往仅在节间膜处长有白色菌丝和分生孢子,蚕茧很轻,摇动有硬物撞击的声音;蛟期发病,病蛾则干瘪发脆、翅易折断。

感染白僵菌后,小蚕2~3天发病死亡,大蚕4~7天发病死亡。

(1)肉眼鉴定 初死时病蚕尸体伸展,头胸部突出,吐少量肠液或下痢,体色灰白、淡红或桃红色,尸体柔软有弹性,体壁上往往出现不固定的油渍状或褐色小病斑,尸体逐渐变硬,最后被覆白色粉末。
 
(2)显微镜观察症状不明显时,可取濒死前的病蚕血液作显微镜检查,观察如有短菌丝存在、有圆筒形或长卵圆形的芽生孢子即为本病。
 
如果要确定菌种的种类,则需要从病蚕尸体上分离病原,作进一步的鉴定。
 

家蚕真菌病的发生受多种因素影响,首先必须有病原存在,其次温、湿度必须合适,这与季节、传染源的分布及侵染力、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
 
1.传染来源
 
对家蚕有致病性的真菌多为丛梗孢目,该目真菌为兼性寄生菌,即同时具有寄生和腐生的能力。其中寄生适应性较强的依次有白僵菌、绿僵菌、粉拟青霉菌、黑僵菌(金龟子绿僵菌)和曲霉菌等。
 
家蚕的病原真菌广泛寄生于桑园害虫或其他野外昆虫上,如野外昆虫死于白僵病的占真菌病的20%以上;绿僵菌对桑螟虫、桑毛虫、野蚕、菜粉蝶等30多种昆虫都能寄生,黄僵菌寄生于6个目的200多种昆虫中。这些染病昆虫上的病原真菌、患病昆虫的粪便等形成的大量分生孢子及在土壤中腐生生存的病原真菌经各种途径进人蚕室,使家蚕感染发病。特别是晚秋蚕期,由于温、湿度条件适宜于真菌的生长发育,桑园内及其他地方染病的昆虫比较多导致病原菌较多,因此容易发生僵病。
 
白僵菌、黄僵菌是农林业害虫的重要病原菌,可用作生物农药用于防治农林业害虫,但不能在蚕区使用,否则将对养蚕业造成很大的影响。另外,白僵蚕作为药用资源生产、收购时,孢子到处飞散,对养蚕也有一定影响。
 
另外,发生僵病的蚕沙也能大量形成孢子,病蚕尸体及蚕沙应turen 3:19:53
家蚕真菌病的发生受多种因素影响,首先必须有病原存在,其次温、湿度必须合适,这与季节、传染源的分布及侵染力、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
 
1.传染来源
 
对家蚕有致病性的真菌多为丛梗孢目,该目真菌为兼性寄生菌,即同时具有寄生和腐生的能力。其中寄生适应性较强的依次有白僵菌、绿僵菌、粉拟青霉菌、黑僵菌(金龟子绿僵菌)和曲霉菌等。
 
家蚕的病原真菌广泛寄生于桑园害虫或其他野外昆虫上,如野外昆虫死于白僵病的占真菌病的20%以上;绿僵菌对桑螟虫、桑毛虫、野蚕、菜粉蝶等30多种昆虫都能寄生,黄僵菌寄生于6个目的200多种昆虫中。这些染病昆虫上的病原真菌、患病昆虫的粪便等形成的大量分生孢子及在土壤中腐生生存的病原真菌经各种途径进人蚕室,使家蚕感染发病。特别是晚秋蚕期,由于温、湿度条件适宜于真菌的生长发育,桑园内及其他地方染病的昆虫比较多导致病原菌较多,因此容易发生僵病。
 
白僵菌、黄僵菌是农林业害虫的重要病原菌,可用作生物农药用于防治农林业害虫,但不能在蚕区使用,否则将对养蚕业造成很大的影响。另外,白僵蚕作为药用资源生产、收购时,孢子到处飞散,对养蚕也有一定影响。
 
另外,发生僵病的蚕沙也能大量形成孢子,病蚕尸体及蚕沙应当及时做无害化处理,如果将未腐熟的蚕沙施入桑园就会污染桑叶,引起桑园害虫发病,增加环境中的病原菌数量,对家蚕产生危害。
 
2.传染条件
 
真菌病是通过分生孢子来传播的,分生孢子可以通过空气,也可以通过载体传播。传染途径是接触传染,其次是创伤传染,一般不会食下传染。接触传染必须有合适的湿度,而创伤传染则不用。
 
各种真菌病病原体的分生孢子发芽、生长发育和繁殖都需要定的条件才能引起蚕发病,附着在蚕体上的分生孢子在合适的温、湿度条件下,萌发产生芽管穿入蚕体内,此时无论外界环境的湿度如何变化,菌丝都能在蚕体内的环境中大量生长,导致蚕发病死亡。
 
不同的病原真菌对湿度的要求是一致的,但对温度的要求不同,如白僵菌的分生孢子在24~28℃的温度范围内发育最好,绿僵菌的最适温度为22~23℃,曲霉菌喜欢高温,最适温度是30~35℃等。因此,中秋蚕期,特别是晚秋蚕期,绿僵菌发生较多。发病经过的快慢也与温度有关,在适温范围内温度高则发病快、病程短,温度低时则发病慢、病程长。在合适的温度下,湿度越高,发育就越好,一般最适湿度是90%~100%,70%以下的湿度孢子不能发芽。
 
小蚕比大蚕皮薄且粗糙,容易附着分生孢子,起蚕比盛食期的蚕皮肤褶皱多,也易于附着孢子,因此,小蚕和起蚕容易感染真菌病,大蚕则发病率低,而熟蚕又有所回升。
 
在养蚕过程中,要尽量控制好湿度。多雨季节易发生真菌病,蚕室靠近水源、或比较阴暗、或通风不良等造成多湿时,也容易发生真菌病。

应根据真菌病的发病规律,从控制病原和调节湿度入手。
 
1.消除传染源
 
(1)要提早治虫,防止桑园害虫感染真菌病后与家蚕交叉感染,同时又不影响养蚕。
 
(2)养蚕前要做好蚕室、蚕具及周围环境的清扫及消毒工作。(3)及时处理病死蚕,蚕沙应沤制堆肥处理,不得直接撒入桑园,以免造成再次感染。
 
(4)簇中如发生真菌病,应将簇具消毒后再使用。
 
(5)养完蚕后应进行一次彻底消毒。
 
(6)在养蚕区域及周围禁止生产、使用白僵菌、黄僵菌等生物农药。
 
2.使用防僵药物
 
使用防僵药物是防治僵病发生与蔓延的一项重要措施,防僵药剂的种类很多,常用的为含氯消毒剂、含溴消毒剂制成的防僵粉、液体消毒剂及熏烟消毒剂。
 
防僵消毒剂的使用应根据当时真菌病的发病情况及历年来的发病规律来灵活掌握。一般在蚁蚕及各龄起蚕各使用1次。多湿的天气或经常发生僵病的蚕室应在各龄中增加1次。已经发现病情后,应加强蚕体、蚕座的消毒工作,做到每天1次。使用熏烟剂时房间门窗要密闭,撒防僵粉要在蚕座上无桑叶时进行,撒药5~10分钟后喂饲新鲜桑叶。自配防僵粉要求填充料和药剂尽量磨细,使有效成分分散均匀,并保证药剂的附着力,提高药效。
 
大蚕期如果僵病发生严重时,可用0.3%~0.5%的有效氯消毒液对蚕体、蚕座及养蚕环境进行1次消毒。
 
预防蛹期发病的重点应放在5龄的防僵和簇室、簇具的消毒上,上族时应在熟蚕体上撒1次防僵粉,注意不要用含石灰的防儡药剂,以免由于石灰吸湿对蛹体产生不良影响。
 
3.调节蚕室、蚕座湿度
 
注意通风,调节蚕室湿度,蚕座多用干燥材料,对预防真菌病有一定作用。

咨询热线:
18559900230
在线客服:
客服一
客服二
官方微信站:
公司官网: http://www.yulecansuo.com